• 办学理念:和实向上
  • 办学思路:特色立校,多元发展
  • 校训:日慈日进
  • 校风:厚德修身,精技立业
  • 学风:尊师明礼,实学善用
  • 教风:爱生乐教,勤思敏行
加入收藏

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

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

部门新闻

写给我的老师们(教师征文一等奖)

【文章来源:】 【发布人:姚能俊】 【发布时间:2015-04-28】 【点击量:

写给我的老师们
 
     在我的一生中,我很庆幸遇到了许多给我人生不同给养的老师们,虽然他们有的并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,但按韩愈所说的“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”,故他们均是我的老师。
     小时候,我家院子后面,住着一位被我们称呼为“后头爷爷”的老人。他与别的老人不同,他总是戴着老花镜安安静静读书看报。遇见熟人就把老花镜扒拉下来一点,从镜框上方抬眼看人。他很慈祥,遇到我们把玩他的眼镜也不叱呵。后头爷爷最值得夸耀的是他满肚子的传奇故事。每天吃过晚饭,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后头爷爷家,围坐在他身边,听他谈天说地,道古论今。因为年龄小,特别喜欢听他说怪力乱神。老人每次开讲时,都清清嗓子说:“都挺直了腰杆子,不要扭头向后看。”
     老人不仅肚子里的故事多,而且还会模拟各种声音,讲到慷慨激昂时,声调兴奋高亢;一到紧张处,声音就阴森冷涩。我们往往大气不敢出,后脊梁骨直冒冷气。回家时都挤成一团,唯恐成了走在最后的人;到了家中,真是连滚带爬爬上床,从不敢看床底下。第二天我们又一如既往的来到后头爷爷家。就这样春去冬来,周而复始,我不知不觉送走了童年快乐的时光。如今,我已是一名语文教师,在这个行业里奋斗了二十多年,如果说我有些许成绩,应得益于后头爷爷给我的文学的启蒙教育。俗话说“少小若天成,习惯成自然。”多年来我一直 有阅读的习惯,也跟后头爷爷耳濡目染有关。
    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。在我的学生生涯中,我有幸遇到了这样的优秀导师——唐诗研究专家余恕诚先生。
     我记得清清楚楚,在安师大中文系上《唐诗风貌》课时,当时的科技楼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。一位面容俊朗中年人走进来了,他走上讲台,没有开场白,声音很平静。杜甫的作品,无论是我知道的或我不知道的,他都烂熟于心,讲述时信手拈来。他的博闻强识震撼了无知无畏的我。事后,听学兄学姐们介绍,才知道安师大中文系文学院有“四大天王,八大金刚”似得学术泰斗,而先生就是“四大天王”之一。可惜《唐诗风貌》课只开设一学期。临近毕业时,我盼望着能再次成为先生的弟子,聆听先生的教诲。毕业论文选题时,我就选择了《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》。
     写论文时,我固执己见,先生用一贯平静的声音跟我说:“不要跟人抬杠。你的看法也许很正确,但不能以此就认为别人的看法不正确。坚持自己的意见与容纳别人的意见不是矛盾的。自己认为是很正确的看法,尽量考虑周全,并从正面进行周密论证,千万不能靠贬低别人的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观点。” 阅读先生的著作、文章,看不到贬损别人的地方,总是那么宽容。
     先生于2014年8月23日逝世。但先生的教诲犹在记忆深处。我知道,先生指导论文时的一番话已不仅是关于论文写作的技术问题,还应是先生在将其渊博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同时,培养我们做人、做学问应有的品德。
     在我生命中,我遇到过有无数位让我敬重、仰慕的老师,无论是我的草根老师后头爷爷,还是精英老师余恕诚先生,他们都履行着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“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,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”教育格言。作为他们的弟子我理所当然地恪守这则格言!
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升学部:吴琼